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為了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曆程,繼續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在伟德网站是多少李夢龍老師的指導下,本科生秦本楚玥、白雅婧、杜澤昊聯合北京師範大學曆史系的佘盈岐、華南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的朱方楷,以“重走革命路,再續革命緣”為主題,組成了一支5人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多個紅色革命基地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為重溫紅色革命的風雨曆程、體悟革命道路的艱辛困苦,團隊成員自7月11日到8月10日,分别于四平、長春、太原、廣州四地進行社會實踐。團隊成員結合紅色基地參觀、線下問卷調研、線上黨史學習、采訪身邊退役軍人和黨員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四地的紅色革命故事、黨史宣傳模式以及人們對學習紅色革命文化的态度、對紅色革命文化的掌握程度,同時以優秀黨員前輩為榜樣,強化了自身的紅色素養和愛國主義思想。
7月27日,杜澤昊同學參觀了長春市極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僞滿皇宮博物院、長春革命烈士陵園、東北淪陷史紀念館和吉林省博物館。通過參觀,他感受百年前到日本妄圖将東北地區半殖民地化而進行經濟政治文化輸出的野心,同時通過紀念館陳列的一件件文物以及烈士陵園的碑林,他不禁被抗日戰争時期鬥士們視死如歸、不屈不撓的堅忍品質深深打動。
8月1日,正值“八一”建軍節,秦本楚玥先後前往廣州市的黃埔軍校舊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農講所、廣州起義紀念館和烈士陵園,開啟了她的紅色之旅。一路下來,她通過查閱資料、聆聽講解等方式認真學習了國民大革命這段曆史,深刻體會到廣州這座英雄城市在國民革命時期的重要地位。結合自身中學時期在國防班的經曆,再加上黃埔軍校“親愛精誠、團結合作、為國愛民、不怕犧牲”校風的熏陶,秦本楚玥更進一步加深了作為共産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使命感。
8月2日,團隊成員白雅婧參觀了太原山西國民師範舊址革命活動紀念館、太原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舊址紀念館和太原市革命烈士紀念塔。在參觀過程中,白雅婧重溫了黨的發展曆程,學習了黨在不同時期的組織建設和黨員代表的生平事迹,感受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堅定了“複興重任乃吾輩之責”的理想信念。
團隊成員在分享、讨論了調研過程中的所聞所思後,認真撰寫了社會實踐活動報告,并由曆史系的佘盈岐審核文案、提出修改建議。



8月,團隊發布了線上調查問卷,樣本群體覆蓋廣東、浙江、吉林、黑龍江、陝西、遼甯、甯夏七個省份,共計191份答卷。問卷主體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綜合了解了人們對紅色革命文化的參與程度,第二部分通過具體問題調查人們對所在地區紅色革命文化的了解程度,第三部分是關于學史增信,了解人們對所在地區開展紅色教育的看法和建議。
秦本楚玥同學對收到的數據進行解讀和分析,與數學系朱方楷同學一起完成了一份比較客觀完整的問卷調查報告。其中,朱方楷同學用皮爾遜模型來分析調查對象在當地政府或學校接受到黨史學習教育的訓練程度(輸入)、參觀紅色革命基地的意願程度(輸入)與答題的正确率(輸出)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示:如果調查者所在地的各個部門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同時調查者自身能主動學習黨史、主動參觀紅色基地,那麼調查者答題的正确率會比較高,也就是說對黨史的掌握程度較高,這也側面說明了紅色革命文化教育和宣傳的重要性。


最後,團隊成員對身邊的退役軍人和優秀共産黨員代表進行了訪談,通過線上的親切交流,隊員們重溫了他們精彩的軍旅生涯,感受到了他們對當前宣揚紅色革命文化、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的支持,同時針對當前紅色教育現狀,他們結合自身經曆提出了一些寶貴建議。(注:由于疫情防控原因,訪談通過線上進行。)

在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中,“重走革命路,再續革命緣”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參觀紅色文化基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交流感悟體會,并認真撰寫了實踐報告,以嚴謹的态度制作和分析了調查問卷,還積極聯系退役軍人、優秀黨員代表進行了線上訪談,收獲頗豐。通過本次紅色社會實踐活動,大家一緻認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肩負起弘揚和發展紅色革命精神的使命,通過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提升自身紅色素養,不斷豐富自身閱曆,用紅色基因補鈣壯骨,用實際行動弘揚社會正能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浪花一朵。